年邁家人整天在家堆東西不願掉,你會嘗試偷偷丟掉物品以解決囤積問題嗎?不顧長者意志掉東西,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衝突。那麼我們需要啞忍,還是該怎麼做?長者的生活習性固定,與其強求他們改變,不如設下底線——「不危險就好」。若長者堅持堆放雜物的空間住起來沒有不適,做子女的也不必勉強清空,只要排除危險因子即可。基於以上原則,專家建議一大原則:「節源開流」。
節源,是減少物品進到家中的機會。老人特別喜歡拾荒、有些人沉迷於集點數換贈品,都是出於一種「免費的更棒」的心態。特別是對失去工作能力的老人而言,將物品帶回家是一種自我存在價值的證明。
老人愛拾荒的個性難改,不用勉強阻止,只要幫他們尋找拾荒物變現的管道,將拾荒物控制在某個範圍。
東西很多又怕丟掉浪費的人,可參考「開流」方法。
灌輸捐贈各式各樣的物品可能在別人手中能發揮最大的價值的觀念以達至雙贏區面。除了捐贈以外,也可把家中用不上的雜物拍照上傳社群媒體,開放朋友任領,半賣半相送。
囤積的原因,大多數和沒被滿足的心願有關。如果可以令長者為堆積物找到新意義,不但可以為家中騰出空間,更可以讓老人知道自己的價值,實屬一舉兩得。
資料來源:fifty 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