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囤積行為 影響家人關係

已更新:9月20日

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囤積者囤積大量物品在家,卻難以丟棄或與它們分離。🤥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每25人就有一人是囤積者,你或你的家人就是其中一人嗎?🧐


香港居住空間小🏠,容易令囤積物雜亂無章,令囤積問題放大。囤積者愛收藏,認為物品有再利用價值,或無法取捨和喜歡保留舊物品,令生活空間變得更狹窄。📦


同住家人亦可能無法理解囤積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因而產生矛盾和爭吵。🗣️


其實很多囤積現像的發生,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情感上的依戀。💭

說再見的確不容易,但有些人、事、物,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重要的不是某一個物件,重要的是發生過的那個回憶。就把那回憶、那感覺好好記住就夠了。❤️


珍惜當下,別讓囤積行為破壞任何現有的關係吧! ☺️


資料來源: 信報 財經月刊 ,每日頭條




1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延續上一篇,繼續又講下什麼是斷捨離 斷捨離方法:6 步驟整理空間,改變人生 步驟 #1:斷捨離心態建立 開始動手斷捨離前,要先建立正確的心態: 認清現狀 停止自我否定 描繪出明確的住家願景 認清現狀:認清物品的「數量」和空間的「品質」 只是亂?還是物品已經滿出來,超過能收納的量?還是已經呈現長年推積的狀態,根本不知道全部有哪些東西? 對物品數量、品質無感?開始注意物量跟品質?打造舒適、有美感、能呼

bottom of page